美丽乡村入口牌坊是一个村庄的门面,一般以青石、花岗岩石雕雕刻而成浮雕建造而成,选材上乘,立意独特,要内涵丰富,精工细雕,生动逼真,,符合了乡村的审美追求,充满了农村民俗艺术气质,现存的农村大门牌坊被建筑专家誉为“独特的建筑艺术”
下图是美丽乡村入口牌坊图片,突出特点是吉祥,雕刻的浮雕有吉(象)祥如意、春夏秋冬等吉祥图案,这些图案让人看到后心情舒畅,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,这些浮雕表达出了“趋吉避凶正能量”
一、古代乡村牌坊大门的起源
1、中国古代建筑给人印象Zui深的是走过了一门又一门, 越是规格高的建筑, 其门也越多。因为中国建筑是一个在平面上展开的空间,门就担负起引导和带领人在平面空间进退的作用。现存的乡村大门一般都是手头制作,石牌坊这种大门保存时间长,它不仅是某一空间的“闭藏自固”,以及变换封闭空间的交接点, 也是建筑中等级概念的反映。我们参观故宫, 若从前门(正阳门)入天安门、端门、午门,不知要经过多少个大门才可到达太和殿。门已变成内外、尊卑、高低、大小的象征。以此推断唐代的华清宫, 杜牧的“山顶千门次第开”,并非完全是夸张。
2、牌坊大门的牌匾浮雕文化
牌坊大门的等级之分, 从皇宫到普通的乡村大门,在古代十分明显。大门牌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,匾额装饰图案匾额一般为横匾,但也有竖匾,乡村入口大门牌坊使用的匾额均为横匾,正匾的匾额一般是村庄名字,或者福禄安康,厚德载物等鼓励人们前进的词语,旁边雕饰有荷花、牡丹花;荷花取其谐音为、和,意为和气;牡丹花在民间象征富贵,被国人视为“富贵之花”,结合起来讲有“和生富贵”的寓意,下边的雕刻图案是有公鸡对着牡丹打鸣,有“富贵大吉的寓意,中门横梁一般都是浮雕龙、浮雕狮子,狮子滚绣球浮雕形态各异,各不相同,有事(狮)如意、事事如意的吉祥寓意,俗话说’狮子滚绣球,好事在后头。(下图是简易石雕大门,也是农村入口大门牌坊,牌坊浮雕就是石狮子戏绣球)。
3、乡村入口牌坊的象征意义
美丽乡村入口牌坊样式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性标志,牌坊有着悠久的历史,是体现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的一种建筑。那么,牌坊究竟源于何时?对于牌坊的起源,众说纷纭。建筑大师梁思成认为:“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,盖于汉代之阙,六朝之标,唐宋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成型者也。”刘敦桢也指出:“牌楼之发达,自木造之衡门,乌头门演绎进化。”两位大师皆认为牌坊的起源与古代建筑的门紧密相关。
由门演化而来的功能性建筑有很多,如阙、表及牌坊。其他几种建筑形式在历史的漫长发展中都逐渐消退,而牌坊却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性标志。中国门除了防御、分割空间、供日常出入的实用性以外,在中国人心中更是一种情感寄托“,中国门”甚至承载着中国封建礼教的道德教化功能,简单来讲,门大致可以分为“有形的门”和“无形的门”两种。
有形的门—门、户门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元素,可以说有建筑的地方必定有门,建筑的起源也就是门的起源,有建筑界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建筑文化是一种门制文化,是“门”的文化。这种说法听起来未免夸张了些,但也足以说明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。
二、景区牌坊和农村牌坊大门结构样式分析
农村入口大门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,很多农村入口牌坊样式和景区牌坊样式相同,其中泰山景区大门牌坊就很有特色,我们就分析一下泰山景区大门的特点
1、泰山大门牌坊-岱宗坊
岱宗坊位于岱庙北,始建年代不祥,据《李钦重修酆都庙记》所云:明嘉靖癸亥(1563年)秋,于酆都庙西登岳之路,“复建岱宗坊三楹”。至清圮废。郎中丁皂保、赫达塞于清雍正八年(1730年)奉敕重建。
大门牌坊为花岗石结构,跨登山路而建,四柱三间三楼式,歇山顶。其龙门枋上置斗,坊额阴阳面均书“岱宗坊”三篆字及“雍正八年岁次庚戌春谷旦奉敕敬建”十五字。坊柱脚置滚墩石,鼓面施宝相花。坊通高7.5m,面阔9.1m,进深4.4m,建在长16.5m,宽14.2m的石台基上,占地面积为234.3m2。坊东、西两侧各树清雍正九年(1731年)《重修泰安州神庙谕旨碑》和《重修泰山碑记》石碑,是研究清代泰山维修情况的宝贵资料。
岱宗坊被称为泰山山门,是泰山的标志性建筑,位于红门路南首,岱庙中轴线上,是登山的起点,游人至此便可收敛视线,摒除杂念,“步步登天”。
二、孔子登临石牌坊
孔子登临处坊位于一天门坊之北,建于明嘉靖三十九(1560年),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。坊为全石构建,四柱三间三楼式,面阔7.3m,进深2.8m,通高6.0m。石牌坊方形石柱上部有额枋、额板和门楣,额枋下施雀替。额板上横列“孔子登临处”,落款竖列两旁,柱均抹角呈八棱形,中柱联刻“素王独步传千古,圣主遥临庆万年”(现联已被损)。石牌坊中门楣额枋上置四个坐斗,坐斗上浅浮雕一斗三升,斗上置五脊歇山石顶,石上浮雕瓦垄、勾头、滴水,正脊上有螭吻剑把。侧门楣额枋上各置两斗,斗上有莲花纹饰,浅雕一斗三升,并用莲花浮托。四柱下施两层条石,柱脚前后施滚墩石,鼓面浮雕麒麟、鹿马、凤凰等祥兽及宝相花纹,两中柱滚墩石上各立一石狮子,边楼形制与正楼基本相同。
石坊西侧有古藤萝一株,盘绕于坊顶,坊西南侧有明嘉靖年间李复初所立《第一山》碑一通,碑阴有明隆庆四年所书《入云有路》;坊东南侧有明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翟涛题《登高必自》碑一通。该坊宏伟壮观,雕刻工艺精美,对研究明代石刻艺术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。
美丽乡村入口大门牌坊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,主要承载开启闭合的实用性功能,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,时过境迂,农村牌坊、现存的古代景区大门牌坊在当下看来将建筑造型之美与雕刻、书法、文学等方面融合,极具审美价值,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。